在早教领域,“图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早期教育的方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家长和早教从业者可能都听说过这个词,但真正理解其确切含义和重要性的人或许并不多,本文将深入探讨早教中图式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如何基于图式来开展更有效的早期教育。
图式的定义
图式(Schema)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在早教范畴里,图式指的是儿童用来组织和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模式,它是儿童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帮助他们对新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和运用。
婴儿在早期可能会发展出抓握图式,他们会不断尝试用手去抓握各种物体,通过这种重复的动作,逐渐掌握抓握的技巧和力度,并且理解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属性与抓握方式之间的关系,这个抓握图式就是婴儿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调整,使这个图式变得更加完善和精确。
图式的类型
(一)动作图式
动作图式是儿童最早发展的图式之一,主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除了上述提到的抓握图式,还有如踢腿图式、摇晃图式等,婴儿会反复地踢腿,感受腿部的运动和力量,探索周围空间;他们也会摇晃身体,体验平衡和运动的感觉,这些动作图式不仅锻炼了儿童的肌肉协调性和运动能力,更是他们认识自己身体和周围环境的重要途径。
当婴儿学会了坐立之后,他们会经常左右摇晃身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这种摇晃动作其实是在拓展他们的视野范围,同时也在建立身体平衡感与视觉信息之间的联系,为后续更复杂的认知和行动奠定基础。
(二)感知图式
感知图式涉及儿童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比如视觉图式,儿童会关注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他们会盯着鲜艳的颜色看,试图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并逐渐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听觉图式则让儿童对声音的高低、强弱、节奏等产生感知,他们会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如鸟鸣声、汽车喇叭声等,通过声音来探索环境,触觉图式使儿童感受物体的质地、温度、硬度等,他们会用手触摸不同的东西,了解其触感特点。
以视觉图式为例,婴儿在几个月大时就开始对人脸产生特别的兴趣,他们会仔细观察人脸的轮廓、眼睛、嘴巴等特征,通过不断地看,逐渐识别出熟悉的面孔,并能区分不同人的面部表情,这种对人脸的视觉探索,是他们视觉图式发展的重要表现,也为今后的社交互动和语言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符号图式
随着儿童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号图式开始出现,符号图式是儿童运用符号(如语言、手势、绘画等)来表征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语言是最重要的符号工具,儿童通过学习词汇和语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感受,同时也通过语言来理解他人传递的信息,手势也是一种符号形式,儿童可能会用手指指向想要的东西,或者用摆手表示拒绝等,绘画则是儿童以图形、色彩等方式来表达内心世界的符号手段。
幼儿在绘画时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来代表物体,像用一个圆圈表示太阳,用几条直线表示房子,他们通过绘画将自己头脑中的想法以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他们符号图式发展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学会用符号来概括和抽象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图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一)帮助儿童理解世界
图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认知框架,使他们能够将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从而理解周围的世界,当儿童遇到新的物体或情境时,他们会尝试用已有的图式去解释和适应,如果新信息与现有图式相符,儿童会感到熟悉和安心;如果不相符,他们就会通过调整或扩展图式来重新理解。
儿童已经建立了关于动物的图式,当他们第一次看到长颈鹿时,会将长颈鹿的特征与已有的动物图式进行对比,发现长颈鹿虽然脖子很长,但仍然具有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四条腿、有毛等,于是就会把长颈鹿纳入到动物这个图式类别中,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对动物的认知。
(二)促进学习和知识积累
通过不断地运用和完善图式,儿童能够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图式就像是一个知识过滤器,帮助儿童筛选和整合信息,他们会根据图式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使得知识更加有条理,便于记忆和提取。
在学习数学时,儿童可能先形成了数量比较的图式,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体,理解多与少的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个图式会不断扩展和细化,他们会学会用数字来表示数量,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每一次新的数学学习都基于已有的数量图式,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它,从而逐渐积累起数学知识体系。
(三)推动思维能力发展
图式的发展与儿童思维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从最初的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图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动作图式阶段,儿童主要通过身体动作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动作性,随着感知图式的发展,他们开始能够借助感知觉信息进行思考,思维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而符号图式的出现,则标志着儿童开始能够运用抽象的符号进行思维,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推理和想象。
在玩拼图游戏时,幼儿最初可能只是随意地摆弄拼图块,这是基于动作图式的尝试,随着他们对拼图图形的感知和理解,逐渐能够根据图形的轮廓和颜色等特征来寻找合适的拼图块,这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体现,当儿童能够用语言描述拼图的策略和步骤时,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运用符号图式进行更高级的思维活动,能够对拼图过程进行抽象的规划和推理。
基于图式的早教方法
(一)观察和发现儿童的图式
家长和早教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从中发现他们正在发展的图式,比如注意孩子最近经常重复的动作、对某些事物特别关注的方面等,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兴趣点和认知发展阶段,以便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
如果发现孩子最近总是喜欢把玩具排成一排,这可能是在发展排列图式,家长可以顺势提供更多不同形状、大小的物品,让孩子继续进行排列游戏,满足他们图式发展的需求。
(二)提供丰富的环境++
为儿童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他们图式的发展,环境中应包含各种不同的材料、活动和体验,以满足儿童不同类型图式的探索需求。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感官探索区,摆放各种质地不同的布料、形状各异的积木、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等,让孩子通过触摸、摆弄、倾听等方式发展感知图式,提供丰富的图书、绘画工具等,鼓励孩子阅读和绘画,促进符号图式的发展。
(三)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和实践
给予儿童充分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去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尝试新的行为和方法,从而推动图式的发展。
在科学实验活动中,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实验结果,而是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自己去思考和总结,通过自主探索,孩子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相关的图式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引导图式的扩展和整合
当发现儿童的图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扩展和整合图式,当孩子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图式后,可以引导他们尝试更复杂的分类方式,将不同维度的特征进行综合分类。
又如,在艺术活动中,鼓励孩子将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表达一个更完整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儿童不同图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合,提升他们的综合认知能力。
早教中图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石,它贯穿于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对儿童理解世界、学习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早教从业者了解图式的概念、类型及作用,并基于图式开展科学的早教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让我们重视图式在早教中的价值,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助力他们在认知的海洋中快乐遨游,开启智慧人生的新篇章🌈。
标签: #早教中图式是什么意思
在线咨询